1.瀝青混合料必須在瀝青拌和廠采用拌和機械拌制,拌和廠的設置除應符合國家有關環 境保護、消防和安全等規定外,還應具備下列條件:
(D料場硬化,各種礦料應分別堆放,不得混雜。礦粉、摻加劑不得受潮,須設置防雨頂棚 儲存;
(2)纖維類摻加劑必須有可靠的摻加設備,該設備應計量正確以保證混合料的質量。近年 來我國鋪筑的一些SMA工程,基本上都是采用人工投放纖維,加料口可以釆用拌和鍋側面的 觀察窗,由工人直接將纖維投入拌和鍋中。顆粒纖維采用一個容器定量投入,每拌缸倒入一 桶。松散纖維必須根據每拌缸混合料的重量,預先加工成塑料小包,每拌缸投入一包或兩包, 聚乙烯塑料袋在集料干拌時熔化,本身也是改性劑,必須在粗集料放料的同時投入纖維,利用 粗集料拌和的打擊力將纖維打散,所以投料員必須密切注意打開粗集料倉的信號,防止錯過時 間。另一種方法是在下面將纖維包加入集料提升斗,在提升過程中將塑料袋熔化,纖維打碎的 效果比從上面拌和鍋投入還要好些。為了使纖維充分分散均勻,一般需要增加干拌時間5 ~ 10s,濕拌可不再增加時間。
纖維人工投入的缺點是無法保證一定是按時按量投入的,如果投晚了,纖維小包就可能分 散不均。實際工程現場曾發現過未拌開的纖維團,導致鋪筑的SMA表面有油斑,油斑往往是 瑪蹄脂部分缺乏纖維沒有充分分散的結果。
為了防止人工投入的弊病,使用機械投入纖維就顯得十分必要。對顆粒狀纖維,機械投入 比較簡單,河北省交通科學研究所研制了添加顆粒纖維的風送式上料設備,用風力將顆粒直接 送到拌和鍋的旁邊,每拌缸自動稱量一斗,在粗集料投放的同時,纖維投入拌和鍋中。
顆粒狀纖維盡管上料比較容易,但能否在拌和混合料的短時間內將顆粒纖維分散開,一直 是個疑問。因此許多國家基本上并不使用顆粒纖維,而依然使用分散纖維。在這種情況下,松 散纖維如何投入便成了技術難題。美國Interfibe公司的木質素纖維喂料機是利用機械將纖維 打碎,再利用風力將已打碎的纖維分散并送入拌和機的拌缸中。這種設備既適用于連續式拌 和機,也適用于間歇式拌和機。河北省交通科學研究所也開發了類似的松散纖維喂料機,釆用 風送法加入松散纖維的時間與噴瀝青結合料的時間相同,使纖維的空中首先碰到瀝青,然后與 礦料拌和,使纖維進一步分散均勻。由于拌和鍋內有一股向上抽風產生的負壓,纖維噴入時如 何能夠不被吸入除塵裝置,是個技術上的難題。
2.根據我國目前瀝青混合料的生產狀況,瀝青混合料應采用間歇式拌和機拌和,拌和機 應有防止礦粉飛揚散失的密填充性能及除塵設備,并有檢測拌和溫度的裝置。
3.瀝青混合料拌和時間應以混合料拌和均勻、纖維摻加劑均勻分布在混合料中,所有礦 料顆料全部裹覆瀝青結合料為度,材料添加及攪拌時間順序。
在試拌時,視混合料情況,拌和時間可相應增、減。
采用顆粒狀纖維,纖維應在粗細集料投料后立即加入,干拌時間較常規混合料生產增加 5 ~ 10s,噴入瀝青后濕拌時間較常規混合料生產至少增加5s。采用純纖維,纖維隨瀝青噴入 后,由專用設備打散、噴入,濕拌時間較常規混合料生產至少增加5s
SMA與普通密級配瀝青混凝土(AC)的最大不同之處是SMA為間斷級配,粗集料粒徑單 一,量多,細集料很少,礦粉用量多。SMA需要5mm以上的粗集料75%以上,礦粉10%,細集料包括石屑和砂一共才只需15%左右,實際上5mm以上的粗集料中還有相當數量的細集料, 實際需要加的細集料數量就更少,首先是冷料倉,粗集料數量多,一個料斗經常不夠,可能就會 發生冷料倉數量不夠的問題,如果按照通常的方法設置振動篩和熱料倉,將會發生粗集料倉經 常不足(虧料),而細集料倉經常溢倉的不正常情況??刂剖业牟僮鲉T如果隨意調整放料的數 量,將不能保證SMA的配合比,導致工程失敗。
拌和機熱礦料二次篩分用的振動篩篩孔應根據礦料級配要求選用。
4. SMA不能使用回收粉塵。
5.改性瀝青及SMA混合料拌和以后,不能象普通瀝青混合料那樣貯存太長的時間,主要 因為貯存時間太長將使混合料表面結硬成一個硬殼,而且SMA的瀝青用量要比普通的瀝青混 合料瀝青用量多,時間長了,會發生瀝青的析漏,造成瀝青用量不均勻。因此規定SMA混合料 的貯存都不能過夜,即當天拌和的必須當天使用完。